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A乡的4600多亩稻虾田泛着粼粼波光,退捕渔民刘某手持网兜,熟练地打捞着肥美的小龙虾。以前,刘某是奔波在风雨里的鄱阳湖老渔民,上岸后他来到江西省K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渔民水上作业的技能,从事龙虾养殖投喂和捕捞工作。刘某在工作的同时还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以前在鄱阳湖里打鱼‘靠天吃饭’,现在田里养虾月月有进账。在农行的支持下,我自己还种植了水稻。”他笑着说道。
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鄱阳湖十年禁渔政策全面实施。长江、鄱阳湖一带的渔民告别“渔舟唱晚”,退捕上岸谋求新的生计。在环鄱阳湖地区,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各分支机构通过金融支持渔民转产、产业转型等形式,为鄱阳湖的生态修复注入金融力量,也让退捕渔民的生活稳得住、过得好。
K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鄱阳湖畔,公司负责人感慨道:“早期我在外地开公司,返乡创业从事稻虾种植养殖还是头一次。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农行和当地渔民的支持。”在中国农业银行九江分行的金融助力下,K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村集体流转的形式,将连片农田化作“蓝色粮仓”,开展稻虾轮作种植养殖工作。该行还通过组合授信的模式,首批投放5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K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购虾苗、引进稻谷收购烘干一体机设备。
禁渔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农业银行九江分行支持了多家生态科技公司,仅K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带动了当地200余名渔民完成从“浪里逐鲜”到“土里刨金”的转型。有的渔民依托农行购置了冷链车,成为“虾经纪人”;有的依托农行贷款搞起了稻虾种植养殖工作、办起了农家乐。在金融“活水”的润泽下,退捕渔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红火日子。
去年冬天,鄱阳湖观鸟点大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鸟。游客多了,退捕上岸的村民赚钱的路子也广了。上饶市余干县B洲的村民,曾是“靠天吃饭”的渔民,自禁渔政策启动以来,村民从渔民变为候鸟巡护员、观鸟讲解员、旅游服务员,在岸上有了稳定的工作。在中国农业银行余干支行的帮扶下,不少村民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截至目前,该行不仅为当地20多户农户发放贷款400余万元,还助力当地村委会精心打造了集观鸟、餐饮、民宿、采摘于一体的旅游服务项目。
从“渔舟唱晚”到“稻虾和鸣”,“金融+生态”模式正在产生裂变效应。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聚焦绿色生态保护,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截至3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1259亿元,较年初净增218亿元。这片承载着千年渔猎文明的土地,正在金融“活水”的滴灌下,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的新篇章。
(供稿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