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金融活水润赣鄱 固本兴新促振兴

——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十四五”期间服务乡村振兴纪实

发布时间:2025-10-31 人气:29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 【字体:

“十四五”以来,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赣鄱大地的田间地头、产业园区和绿水青山,在固牢粮食安全之本、兴盛乡村产业之新的壮阔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金融笔触。

筑牢“压舱石”,守护赣鄱粮安根基

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始终把服务粮食安全摆在首位,以金融之力守护好“有形”的赣鄱粮仓。

在被誉为“杂交水稻制种之乡”的萍乡市湘东区,一场关于“农业芯片”的金融创新悄然发生。面对种业企业普遍“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困局,该行大胆创新,为种业龙头江西T种业有限公司发放了全省首笔“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3000万元,打破了传统抵押物的束缚。

“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它盘活了我们最核心的无形资产,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和扩产。”T种业负责人感慨道。首战告捷后,农行服务团队兵分两路,一路深耕湘东本土,为产业园内各类主体精准投放贷款近3亿元;一路远赴海南,为在那里从事南繁制种的家乡客群现场授信7134万元,上演了一场“奔走天涯只为粮”的生动实践。

这只是该行守护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通过分区分类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产品,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全力支持生物育种、农机装备和粮食产购销全链条发展。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109.73亿元。

赋能“土特产”,兴盛乡村产业体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聚焦江西农业特色资源,深入实施“一群一案”“一链一策”服务,为“赣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千年瓷都景德镇,浮梁红茶正焕发新的生机。围绕“浮梁茶产业振兴发展项目”,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发放贷款3亿元,推动茶产业从传统种植向集科研、加工、文旅于一体的现代化集群转型升级。

“多亏了农行,200万元信用贷款很快就批下来了,解决了我们春茶收购的资金难题。”一位与项目公司签约的合作社负责人欣喜地说。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该行以产品支持脱贫户参与茶园分红,让一片片叶子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金叶子”。

从乐平蔬菜到广丰马家柚,从奉新猕猴桃到铅山河红茶,近两年来,该行已支持18个规模种植和精深加工项目,发放贷款22亿元。同时,该行聚焦1147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展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乡村产业贷款余额975.30亿元,增速达14.84%。

绘就“新画卷”,助推生态价值实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方案,助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上饶市广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如同大地的“伤疤”。为修复生态,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投放贷款2.8亿元,支持全区14个历史遗留废弃矿点的综合治理。

如今,山体已披上“绿衣”。当地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将修复后的土地交给村集体发展新产业。大南镇创新“矿山修复+花卉产业+文旅融合”模式,打造中华木绣球博览园,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6万元,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美丽蜕变。

截至9月末,该行县域绿色信贷余额达662.51亿元,乡村建设贷款余额480.56亿元。金融活水不仅修复了山河容颜,更催生了绿色经济,让美丽乡村成为赣鄱大地上的亮丽名片。

深耕“数字化”,提升普惠服务质效

在广信区五府山镇毛楼村,农行驻村工作队通过“一米、一茶、一民宿”的产业组合拳,累计发放2080万元,支持特产种植;发放特色产品800万元,引来高端民宿,创造岗位200余个,吸引40多名游子返乡,让村级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

这个故事是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创新服务的一个剪影。“十四五”期间,该行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工程”,依托“农银惠农云”平台,将“三资”管理、智慧畜牧等20余个场景送到县乡村户。特别是“党建+金融+科技”信用村信用户模式,已覆盖95家支行,评定信用村4015个,为信用村农户发放贷款165.16亿元,实现了多方共赢。

截至2025年9月末,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县域贷款、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和脱贫县贷款分别达到3312.02亿元、1823.11亿元、645.58亿元和1117.73亿元,连续五年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中获评“优秀”。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将继续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用更有力的信贷投放、更精准的产品服务、更智慧的金融科技,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乡村振兴壮丽画卷贡献更大的农行力量。

(供稿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