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江西银行“e账通”创新服务场景,践行金融为民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05 人气:1 信息来源:江西银行 【字体:

一、基本情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政务服务、生产制造、信息技术、文化生活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电子政务平台、国企平台、文旅平台等行业产业平台产生在线资金清结算要求。人民银行自2010年陆续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多次重申对支付创新规范管理要求,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发挥金融科技优势,输出技术、平台等服务资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为进一步打造全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多支撑的对公服务体系,江西银行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聚焦中小企业实际业务场景中时常面临的在线支付不便捷、账务处理不专业、资金存放不安全等痛点、难点,于2024年5月全力打造集交易资金清结算、分户核算、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产品“e账通”。通过创新研发信息簿记台账体系,整合支付结算、资金分账、智能记账、自动对账等功能,有效满足核心企业客户的多元化支付结算与分户核算需求,彰显“守正”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截止2025年6月末,e账通落地业务场景16个,涵盖医药器械、石油石化、文旅夜市等行业,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3457个,个人客户1836位,清结算交易资金规模约65.15亿元。

二、工作实践

(一)支持省内特色产业,激活文旅经济活力

景德镇陶瓷产业是江西省内具有千年文化渊源的特色领域,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衍生陶瓷文旅产业逐步兴起。江西银行作为江西省省级法人银行,与景德镇市某文旅集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金融创新服务与特色文旅产业的协同共赢。

景德镇陶溪川某手作超市是当地文创街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吸引了大量的陶瓷产业创业者。考虑到手作超市存在“入驻商户差异化、销售场景多元化”的经营特点,江西银行为该手作超市量身打造了集门店管理、集中收银及分账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有效实现该业务场景的多渠道统一收银、差异化账期与分润比例配置,以金融创新进一步激活陶瓷文化的商业价值。

景德镇陶溪川某空间夜市是陶瓷文化与地摊经济融合的标杆,但传统分散式收银模式存在数据统计难、经营分析弱、资源调配低效等问题,制约了夜市管理的精细化发展。基于此,江西银行以“支付+数据”双轮驱动为关键切入点,创新打造“智慧收单+运营管理”服务模式,通过为每个摊位定制专属收单码牌、为运营管理方提供个性化报表等系列举措,将原本分散的收款渠道进行整合,既确保所有摊位的收单码版统一整齐,营收资金安全、高效地到达摊位主账户,又满足了运营方管理需求。基于统一收银系统生成的数据,江西银行协助该夜市构建了一套标准化营收报表体系,不仅涵盖每日、每月的营收总额、各摊位营收明细等关键指标,还能根据不同维度(如摊位类型、经营品类等)进行灵活统计与分析。通过自动化报表生成工具,有效降低人工操作与数据核对的时间成本,提升财务管理的质效。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该夜市地摊的营收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多维分析。通过识别销售热点、客流规律等关键信息,为运营管理方提供有针对性的经营建议与决策支持。根据摊位经营数据动态调整摊位分布与业态组合,优化区域布局以提升整体吸引力与盈利能力。同时,建立排名动态管理机制,对低效摊位进行淘汰并引入优质商户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截止2025年6月末,累计服务小微商户1261户,产生经营流水1250万元。

(二)服务机构特色场景,助力政务与民生消费

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公务用餐接待规范化、便捷化,江西银行积极响应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就餐领域改革的号召,与省属重点国企江西省某产业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合作“赣餐码”项目。通过“赣餐码”平台与“e账通”产品对接,打通省、市、县、乡四级机关食堂的异地就餐支付与结算业务,基本实现全省公务就餐“一码通刷、一网覆盖、一体监管”,满足该业务场景的信息登记、资金清分、智能对账、数据统计等一系列智慧化管理需求,有效破解公务人员跨部门、跨区域“用餐难”的现实痛点,在节省用餐接待支出、为基层单位减负等方面获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可。2025年5月,“赣餐码”场景案例作为一项稳步推进整改整治的亮点举措在省级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第三次会议讲话中被特别指出。2025年7月8日,《人民日报》11版头条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针对当前各地市基层工会经费发放过程中存在的渠道单一化、操作人工化、流程繁琐化等结构性问题,江西省总工会倾力打造“江西职工普惠平台”生态体系。江西银行敏锐捕捉职工普惠平台的金融服务需求,先后赴当地监管机构、先进同业开展深度调研,创新打造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工会场景+金融”服务方案。通过配套“e账通”产品搭建信息簿记台账体系,实现基层工会经费的独立记账、省总工会总账户统筹管理、商户凭据清分入账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闭环,从根本上提升工会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与运营效率,推动基层工会服务从“人工操作”向“智慧治理”跃迁,以数字金融助力消费提振,更为后期深化银政、银企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截止2025年6月末,该场景累计服务全省基层工会1280个。

(三)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探索服务实体新路径

2023年以来,国办陆续出台一系列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文件,明确要求“控融资”“停基建”“扩容化债”。在此背景下,江西省各地市国企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转型需求迫切强烈,纷纷加快申报成为产业类主体,通过推动扩大商铺联营收入、资产租赁收入(商铺、写字楼、厂房等租金)、景区门票收入等方式丰富经营性收入种类,优化资产结构。江西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定位,为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有效推动各地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转型,针对有整合各类政府、产业资源,做优做强现金流需求的国企平台推出定制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赣州南康区某文旅集团依据“文旅资产运营品牌化、数字化”的运营方针,积极开展旅游资产资源租赁业务,并推动实施各类文旅业态联合运营,吸纳了餐饮、影院、游乐园、欢乐城等众多商户的加入。基于该集团丰富的商业生态,江西银行整合“行业SAAS+聚合支付+e账通”等产品,有效解决传统收银方式分散、资金归集效率低、分账核算复杂等管理难题。一是深度嵌入客户真实业务场景,打造多业态、多类型、多层级的商户管理体系;二是聚合支付宝、微信、银联等多渠道支付方式,实现全场景统一收银,提升资金归集效率;三是支持差异化账期与分账比例配置,实现营收资金的多角色、多层级自动清分结算,缩短人工分账周期,减少人工操作误差。鉴于国企平台客户的共性需求,江西银行将该类定制化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应用于景德镇市政府引进的某知名家具建材商业综合体和萍乡市安源区某农贸市场,起到了良好的复制推广效应,有效构建银企协同发展的新生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动能。

(四)赋能企业数字化管理,提升财务管理质效

江西省某省域连锁加油站拥有下辖加油站点144座,覆盖全省70%区域,年交易额超50亿元,日均交易额约1400万元,日均交易量超4.5万笔。基于经营管理需求,该连锁加油站需要充分了解下辖站点的每日经营情况,但传统的记账核算方法操作复杂,需要手工清分入账,逐笔对账,人工打印回单,每日需耗费四小时以上且极易出现操作差错。考虑到客户旗下站点多、覆盖范围广、交易量大、资金渠道多样的经营特点与客户业务诉求,江西银行将“e账通”产品与企业网银、收银体系进行整合,构建“统一收银 — 智能清分 — 数据赋能”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一方面,实现多站点的统一收银、资金归集以及每日交易数据的全链条记账、自动清分、自动核算、自动对账;另一方面,基于账户信息数据、企业信息数据、交易数据等多维数据生成个性化报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该综合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质效,将日均账务处理时间由4小时以上直接压缩至15分钟以内,对账效率提升90%以上,有效实现时间占用归零、人工占用归零、业务差错归零,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鉴于在连锁加油站场景的成功应用,江西银行将该全流程解决方案复制在多项目、多门店、多站点且需统一收银、分户核算的连锁企业类似业务场景中,充分满足了企业对下辖门店或站点的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和资金高效流转需求,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质效。

三、经验认识

江西银行“e账通”产品的实践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关键在于将“守正”与“创新”统一于场景、数据、生态三条主线,有效破解实体痛点,实现金融与产业的深度协同。

一是深耕场景,融合地方特色。围绕省内陶瓷文旅、公务就餐、工会普惠、连锁零售等多元场景,聚焦中小企业在业务运营过程中的痛点难点,输出涵盖支付、结算、清分、核算的一体化综合服务方案,实现金融服务与产业场景的精准适配,彰显金融服务实体的初心。

二是数据赋能,驱动数字化转型。依托“e账通”产品的信息簿记台账体系,把碎片化的交易数据转化为可分析、可预测、可决策的数据资产,有效提升企业管理运营能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三是生态共建,形成规模效应。通过将e账通与其他产品、工具整合,同时对接政府、企业、商户,共建“银政企”协同生态。将有高度复制推广效果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多类同质场景中快速迁移应用,降低边际成本,扩大规模效应,形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供稿单位:江西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