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作为“金融赣军”长子和龙头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全辖农商银行牢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支农支小主责主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让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截至2025年6月末,全辖农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4万亿元,存贷款总额突破2.1万亿元,近三年共缴纳税收超161亿元,是全省金融机构网点最多、服务覆盖最广、业务规模和纳税贡献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全辖农商银行以占全省不到1/5的存款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省近1/2的普惠涉农贷款、近1/3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和50%的创业担保贷款、40%的生源地助学贷款、3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荣获“全国十佳乡村普惠特色银行”“年度科技金融优质银行”等称号。
二、工作实践
(一)科技金融提档,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定并实施科技金融专项行动方案,将服务科技创新纳入战略规划,单列科技型企业信贷规模,强化科技金融考核激励,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支持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推进“金融活水润民企春风行动”“金融活水育新能谷雨行动”,以整园、整圈、整链授信为工作方式,全覆盖对接科技型企业名单,强化对民营、科创、制造业等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对“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并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周期企业,创新专属科技金融产品解决企业“成长中的烦恼”。主动深化政银合作,推动与地方财政、科技、工信、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建常态化科技型企业融资对接机制,灵活运用贷款有效满足科技型企业金融需求,与属地科技局合作在全省首发特色贷款,多方联动畅通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截至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5122户、贷款余额515.2亿元,近2万家科技型企业对接率达100%,科技型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有力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绿色金融提量,擦亮城乡生态底色。出台绿色金融发展14条具体举措,结合农商银行资源禀赋,明确“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方向,切实加大绿色贷款投放。成立绿色金融工作专班,出台绿色营销指引,下发绿色项目500多个,指导各地农商银行逐一对接,加快识绿、标绿和做绿,推动绿色贷款持续增长。强化政银企共建合作,充分依托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收集整理的江西省绿色项目库,积极探索“1+N”联合授信、银团贷款模式,着力抓好当地绿色项目融资对接工作,在生态农业、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做到“应授尽授”“应贷尽贷”。加大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力度,积极响应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引导全辖农商银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化绿色信贷产品矩阵,发放了全省首笔“个人碳账号”绿色贷款,成功获得人民银行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51.5亿元,较年初增加44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8个百分点。
(三)普惠金融提质,精准润泽千企万户。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以占全省不到1/5的存款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省近1/2普惠涉农贷款和近1/3的普惠小微贷款,着力护住“三农+小微”两个小盘,助力稳住区域经济大盘。始终扎根本土,在全省深入实施“贷款客户三年翻番”工程,在12031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振兴整村授信,在4462个城区服务网格开展支小支微普惠授信,推进“普惠金融万里行”专项活动2660次,贷款客户数突破440万户,其中用信客户首次超300万户,为全省四分之一的家庭提供了“小而美、普且惠”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专项工作机制,出台普惠金融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并落实加强信贷投放1.0、2.0、3.0版本,推动信贷投放从“春天行动”到“四季深耕”。至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新增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超过97%,涉农贷款持续增量,普惠小微实现“两增”,贷款利率同比下降55个BP,普惠类贷款市场份额稳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经营定位考核连续22个季度整体达标。
(四)养老金融提能,增进银发群体福祉。立足农商银行老年客群多的实际,出台做好养老金融工作指导意见,明确12条具体举措,在全省农商银行2244个营业网点实现老年客户“绿色通道”、便民设施全覆盖,1433个网点提供了无障碍通道,在网点CRS/ATM机和智能柜台增设字体放大功能,在手机银行推出“长者版”并配置语音导航及“一键帮”菜单,在“96268”客服热线开通老年专线实现人工服务“一键直达”,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推进线上线下服务设置适老化改造。针对老年客户对存款产品偏好的期望,推出利率更高、支持存单纸质打印的存款产品;聚焦养老产业周期长、盈利水平低等特点,优化授信政策、延长贷款期限,持续扩大养老行业贷款覆盖面,并根据企业发展周期、盈利能力和发展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估,为辖内发展养老产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支持;联合人社部门推出产品,解决失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难题,让困难群众“老有所养”。
(五)数字金融提效,推动服务转型升级。坚持把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以科技为支撑一体推进数据治理、数据盘活和数据应用,发放了全省首笔登记确权数据资产质押贷款,并在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完成数据资产经营收益权质押登记,实现了全省金融机构登记确权数据资产质押融资领域“零”的突破。全力推进数电发票系统建设,在全国农信率先推出开票全流程智能化管控;重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加强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互动联动10项机制,在全国率先搭建集中式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全面风险管理创新做法被江西金融监督局作为亮点报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运用人行企业收支流水、“赣金普惠”等平台数据创设更具包容性和便利性的数字化信贷产品,以数字化贷款服务76.8万客户、金额998.6亿元,网点智能化转型率超95%,小额贷款线上办贷率达100%,数字金融客户超1500万户,相当于全省每2个成年人就有1人为农商银行数字金融客户,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经验认识
(一)坚持农商姓党才是正路。只有始终坚持党管金融,高举“农商姓党”的旗帜,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认真落实“五要五不”要求,才能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二)专注支农支小才是对路。只有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坚持以义取利开展特色化经营,做深做细金融“五篇大文章”,把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才能实现金融与经济同频共振、共兴共荣。
(三)做实客户基础才是出路。只有始终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大普惠金融供给,优化客户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活水流入千家万户,才能做大客户基础、做强发展支撑。
(四)强化科技支撑才是新路。只有把科技创新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从科技上发力、在技术上支撑,加快发展数字金融,推动线下服务向线上服务转型,才能以科技裂变带动发展质变。
(供稿单位:江西农商联合银行)